一条市政道路设计项目凭啥获得全国城市规划最高奖


近日,中国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最高奖项“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正式颁布,上海杨树浦路综合改造专项规划及街道设计在数百项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也成为近十年来首个获得全国城市规划类一等奖的市政道路项目。

全国城乡规划设计奖每两年评奖一次,历届得奖的基本上都是大型项目。翻开2017年度的获奖名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京津冀城乡规划”“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等赫然在列,相较于这些以城市为背景的大型规划,杨树浦路是其中格局最小的一个。

一条道路的综合改造为何能获此殊荣?这条有着150年历史的“沪东第一路”综合改造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挑战与尝试?

一、百年道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杨树浦路

杨树浦路位于杨浦区南部和虹口区东南部的滨江地带,区位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中环以内,东起黎平路,西至惠民路接东大名路,全长5586米,横穿提篮桥、平凉路、大桥、定海路等4个街道,是杨浦滨江地区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

杨树浦路区位示意图

杨树浦路是上海第一条近代城市道路,有着150年历史,绵延5公里的道路南面分布着远东第一的水厂、煤气厂、发电厂和船坞,还有杨树浦救火会、杨树浦警察局、圣心医院等公共设施,由于在上海最早拥有完善市政配套管网,被誉为“沪东第一路”。道路北面是成片的老式居民建筑,形成“南厂北住”的格局。除地上建筑外,杨树浦路还留存了部分具有百年历史的历史市政管线。


 
杨树浦路现状
 

 
                杨树浦路产城融合格局示意图
 

杨树浦路沿线历史建筑遗存示意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杨浦滨江的百年工业锈带迎来了整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杨树浦路是滨江地区的主要动脉,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将有力推动区域的城市更新,极大地改善沿路15万居民的出行和民生,弥补道路交通系统的短板。

由于杨树浦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杨树浦路的改造更新必须以历史保护与风貌提升为前提。通过对现状情况的调研和历史价值的判断,杨树浦路更新改造应以城市记忆、空间格局、街道尺度、历史遗存的保护传承作为前提条件。

二、以人为本的规划愿景

规划遵循“整体保护、以人为本、功能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打造一条富有历史感、人情味、独特性和多元化特征的城市街道的愿景。
结合区域功能定位,规划形成“一轴,三片,六节点”的布局结构:以杨树浦路为发展活力轴,形成市政历史博览体验、多元功能复合活力、特色时尚文化创意三大功能片区,重点打造杨浦门户、水厂市政博物馆、杨树浦港、眉州-临青-历史风貌区、杨树浦煤气厂、十七棉(国际时尚中心)六大节点。发挥区位优势,利用现状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改善环境质量,着力塑造风貌特色,将杨树浦路打造成为百年历史体验带、地区功能承载带、滨江活力集聚带。

 

杨树浦路规划空间结构示意图

三、道路规划设计的创新之处
杨树浦路是《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发布后的首批街道设计实践项目,也是唯一一条以市政工业风貌保护为背景的街道设计实践,从设计理念上就突破了常规道路建设的局限,在具体的应对方法和策略上,对惯常的做法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1、交通功能与风貌保护的统筹平衡

(1)从“随意拆除”到“整体保护”

改变道路改扩建对两侧建筑随意拆除的模式,对区域历史建筑进行“地毯式”摸底调查和价值评估,梳理出道路沿线65处100多幢历史建筑并进行整体保护,改造后大部分建筑得到原址保留,重点路段历史风貌界面占比达到75%以上。

常规拆除历史建筑、不保留行道树的街道改造断面示意图
 

杨树浦路保留历史建筑和行道树的街道改造断面示意图
 
规划不仅对有法定身份的建筑进行保护,还将无法定身份的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纳入保护范围;不仅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进行保护,还对杨树浦路的街道尺度、历史界面、空间格局等历史风貌要素进行连续成片保留保护;不仅对地上建筑与空间进行保护,还关注地下管线的保护,开创了市政管线保护的先例。

(2)从“交通优先”到“统筹考虑”

改变以机动车需求优先为导向的建设模式,统筹考虑交通与风貌保护,在将杨树浦路从原规划的双向六车道减少至双向四车道,局部通过调整道路断面和线形避让历史建筑,既保证了道路拓宽能够满足杨浦滨江转型发展的交通服务水平,也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历史风貌。

 

常规以机动车需求为导向的街道改造断面示意图
 

杨树浦路以风貌保护和慢行为导向的街道改造断面示意图

(3)从“标准断面”到“详细设计”

改变全路段采用标准断面指导道路工程建设的模式,因地制宜逐段进行道路断面详细设计。

 

杨树浦路因地制宜的断面设计示意图
 
(4)从“再造新路”到“延续老路”

改变道路工程宽尺度新大路的建设模式,通过将行道树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保留了大部分现状法国梧桐行道树,车道宽度由常规的3.5米压缩至3.25米,基本保留延续了60-75英尺的百年街道尺度感受。

 


现状道路断面示意图。


改造后道路断面示意图。
 
2、历史遗存与地区活力的相互促进

(1)从“零散展示”到“整体展览”

借鉴波士顿“自由之路”设计理念,促进历史遗存资源的活化和整合,通过特殊的地面标线及指示系统设计,将杨树浦路街道空间与沿线的历史建筑、历史市政、历史事件、历史地名等要素资源串联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打造“杨树浦路露天博物馆”,采取适当手段展示百年市政管线实物,结合规划广场绿地形成文化展示与公共活动中心,让市民和游客走在街道上就能直接、生动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记忆。


杨树浦路露天博物馆游线及节点示意


借鉴波士顿“自由之路”为杨树浦路设计标识标线,串联各个历史景点
 
(2)从“只留不用”到“充分利用”

促进历史建筑的激活更新,对保留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结合杨浦滨江科技文化创新发展要求,适当注入文化、商业、休闲、公共服务等功能,增加历史建筑开放程度。

(3)从“常规街道”到“特色塑造”

加强街道设施的特色塑造,对道路铺地、街道设施进行精细化设计,恢复历史样式,加入纪念性元素,增加文化展示内容,彰显街道历史人文特色。

(4)从“地上保护”到“地下保护”

加强地下管线的保护展示,对19世纪末敷设仍在使用的市政管线进行原地原位展示,以实物载体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上海“百年市政文明”,开创国内地下管线保护展示的先河。

 

杨树浦路百年地下管线展示示意图
 
3、街道空间与公共活动的有机融合

(1)从“红线以内”到“内外一体”

突破常规道路范围以红线为界的限制,与沿线地块业主协商共建,整合红线内外道路与建筑退界、建筑前区、广场绿地等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

 


杨树浦路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示意图
 
(2)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

改变以车为本的设计观念,压缩车道宽度标准、减少交叉口渠化,为慢行腾出更多的空间,人行步道从原规划的2-3米拓展到4米及以上;通过减小路口转弯半径,平均缩短过街长度约5米,让行人过街更从容;加强街道的无障碍设计, 提升行人的街道使用感受。

 


杨树浦路人行与非机动车空间设计示意图



街道交叉口转角改造示意图

 
(3)从“单独建设”到“共建共享”

改变道路改造与沿路地块建设相互独立脱节的模式,将街道建设与区域功能、社区共享结合,增加公共广场及街头绿地,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恢复与滨江连通的8条历史通道,加强与杨浦滨江区域联系,增加街坊内部通道,整合形成以杨树浦路为脉络的公共活动网络,让街道成为市民可以漫步、活动、交往的“城市客厅”。



杨树浦路沿线开放空间共建共享示意图



杨树浦区域公共活动网络示意图
 
4、全面的多方参与共建

杨树浦路综合改造规划及街道设计在街道设计导则理念的基础上,探索历史遗存丰富地区道路建设的新模式,积累了全过程的操作规程和管理经验。

(1)开辟公众参与空间

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和作为使用方的居民之间共建共治,是杨树浦路规划的基础。项目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杨树浦路专题栏目讨论区为载体形成公共议题空间,通过公众参与、学术研讨、媒体宣传等形式,形成广泛的讨论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多渠道听取并合理釆纳公众意见,协调与缝合各方诉求,在保证公共利益与城市品质的前提下形成各方共赢的方案。
杨树浦路早在2016年底启动预研究,由建设单位杨浦区建管委牵头规划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数10家前期研究单位,经过1年多精雕细琢完成街道设计。期间,各团队经历了50余次头脑风暴,20余次现场排摸。

(2)搭建平台参与机制

搭建“设计+管理+建设”的多元协同平台机制,通过例会与各相关部门、利益主体及时有效地沟通,采取规划、道路、市政、景观、文保多专业共同编制设计的工作方法,促使工作模式从“串联”向“互联”转变,统筹解决问题,合力推动杨树浦路设计、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上海国际建筑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于2019年11月21-23日举行,诚邀您来现场与我们见面。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世纪交通网



同期展会

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

2019年11月21-23日

www.scaexpo.com

国际(上海)城市停车博览会

2019年11月21-23日

www.urbanparkingexpo.com

亚洲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19年11月21-23日

www.bicchina.com.cn

参展服务

联系人:姚鉴洁 先生

电话:+86 21 6195 3555

邮件:rainhard.yao@vnuxhibitions.com.cn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333号上海展览中心商务楼

电话:+86 21 6195 3537

传真:+86 21 6195 6099

2020 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 沪ICP备09049270号-20